研究发现:早年经历的苦难会增强创业力——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苦难,尤其是年少时的艰难岁月,可能永远都是人生中令人感到不悦的经历。
不过,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年少时经历的苦难其实能够让一个人在成年后更具创业力,而且这种影响在男性身上更为显著。这项研究强调了早年生活经历如何塑造成年后的风险承受力,以及如何对社会经济造成影响,因而该研究对社会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该研究由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教授方博亮(Ivan Png)、商学院副教授楚军红以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易君健教授共同开展,研究成果于2022年4月5日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经济系教授方博亮指出:“关于创业精神究竟是天生的,还是后天培养的,学界一直存在争议。另外,关于苦难能否让一个人更有创业力,以及如何使其具有创业力,也尤其受到关注和讨论。”
“经历过苦难可能让人们更有创业力,又或许是只有那些本来就有创业能力的人才能经受住艰难岁月的考验。我们的研究旨在找出究竟是哪一种机制在起作用,因为不同的影响机制具有完全不同的政策和管理含义。另外,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机制对男性和女性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性别差异。”他补充道。
学者简介
lvan PNG | 方博亮
新加坡国立大学杰出教授
商学院策略与政策系教授
人文与社科学院经济系教授
新加坡国会官委议员(2005-2006)
美国·斯坦福大学企业管理博士
教研领域:经济创新与生产力
楚军红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市场营销系院长讲席副教授
美国·芝加哥大学市场营销博士
研究领域:平台和共享经济、电子商务、网络效应
易君健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如何选取和衡量苦难?
要想科学地建立历经苦难和创业力之间的因果关系并非易事,原因在于研究人员无法开展社会实验,也就是无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不同程度的苦难之中,并对他们后来的就业行为进行跟踪调查。
于是,研究课题组决定用1959-1961年中国的“三年自然灾害”作为一个准自然实验,用不同地区人们所经历的饥荒程度作为衡量苦难的一个指标。
虽然名为“自然灾害”,中国的这场大饥荒更多是政策失误造成的。当时政府重点发展工业和制造业,将大量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调拨到城市的制造业或用于出口。然而,天气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从而导致粮食产量的不确定性。如果天气因素导致农作物产量下降,而粮食再分配机制又严重失灵,就会使中国各地经历不同程度的粮食短缺。
课题组研究人员根据2005年中国的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从中提取出受访者的创业状况数据;同时,他们也从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中,提取受访者自我报告的风险态度数据。
具体研究对象是1962年之前出生、并在户籍所在地居住满5年或5年以上的群体。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2013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两项数据中,分别有大约729,000名和12,000名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
苦难使人更具创业力?
研究结果显示,当年经受饥荒程度较为严重的县,那里的人成年以后成为企业家的绝对数量会增加。具体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一个县的饥荒严重程度高出一个标准差,这个县的企业家总数量就会增加10%。
对此,国大商学院市场营销系楚军红副教授指出,“这表明创业力的增加至少部分是后天造成的,苦难迫使人们做出反应,迫使一些人主动改变生活现状。因为,如果苦难仅仅是使那些不太具有创业能力的人活不到成年,那么这个县总人口中企业家的比例会增加,但是企业家的绝对数量会保持不变。”
除此之外,她还阐述了这个发现的政策含义:“如果经历苦难让一个人更富有创业力,那么那些旨在提供“艰苦磨难”的训练营的存在是合理的,欠发达国家通过提倡创业来发展经济也是合理的。此外,在遭遇经济衰退或自然灾害后,决策者应该通过支持新企业来恢复经济增长。”
男女创业力大不同?
研究人员还发现,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苦难经历都让他们更能承受风险,但同样的风险承受程度,只有男性更有可能成为企业业主。
总体而言,男性比女性更有可能选择创业。4.9%的男性拥有自己的企业或是从事个体经营,但女性这一比例仅有1.9%。然而,当饥荒更加严重时,女性和男性的创业可能性则分别增加了17.1%和12.7%。
北京大学的易君健教授对此解释:“这种性别差异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规范,二是夫妇之间职业选择中的风险对冲。当丈夫选择风险高的职业时,妻子往往会选择风险相对小的工作。”
方博亮教授说:“虽然我们的研究利用中国的三年大饥荒作为准试验,但研究结果普遍适用——苦难经历使得人们更能容忍风险,也更能承担起更多风险,包括成年之后的创业行为(创业本身意味着较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以此推测,我们有望看到有更多经历过新冠疫情的人将来成为企业家。”
下一步,课题组研究人员的目标是量化苦难程度对人们创业的影响,即面临多大苦难时人们才会选择创业,以及关于性别角色的社会规范的改变是否会鼓励更多女性选择创业。
文章英文版首发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官网NUS News
原文标题为Study: Hardship early in life increases entrepreneurship in adulthood
*本文观点不代表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机构观点